访谈直播

小结分析:本期访谈现场提问总数0条,现场已答复数0条,网友参与数0位)

【新闻发布会】滁州市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成果新闻发布会

间:2022-4-24

宾:毕仕林

介:出席今天“三调”发布会的是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一级调研员毕仕林,市统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周奋兵,下面请毕仕林调研员发布滁州市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情况和成果。

文字实录

间隔

手动 自动

刷新正序反序


滁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滁州市统计局

2022424

 

各位新闻记者朋友们:

大家好!下面,我就滁州市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以下简称“三调”主要情况和成果作简要介绍。

一、三调工作背景及总体情况

国务院《土地调查条例》规定,每10年开展一次全国土地调查。1984年至1997年,全国开展了第一次全国土地调查,通过全野外调查,基本摸清了土地家底。2007年至2009年完成了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充分利用3S等现代化技术,查清了全市土地利用状况,建立健全了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和土地变更调查更新机制。

20189月,国务院召开三调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全面动员并推进三调工作。三调是近年来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后统一开展的一次重大国情国力调查和自然资源基础调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三调工作,成立由分管副市长为组长的三调领导小组,全市500余名调查人员历时3年,聚焦质量”“效率两个关键要素,汇集约131.39万个调查图斑,全面查清我市国土利用现状等情况。建立覆盖市、县级国土调查数据库我市“三调”成果一次性通过国家核查和省级验收。

我市“三调”主要数据成果经市委、市政府审议并同意后,市“三调”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统计局印发了《滁州市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

二、主要数据成果及相关情况

“三调”主要数据成果已公开发布,我不再赘述了。这里补充介绍几方面情况。

(一)关于耕地调查

“三调”特别注重耕地资源调查,不仅调查了耕地数量、分布、坡度分级和构成情况,还开展了耕地细化调查、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和耕地分等定级调查评价,摸清各类耕地资源家底状况。“三调”查明全市耕地面积1005.19万亩,占全省耕地总量的12.08%,位列全省第1。我市丰富的耕地资源,有力地保障了粮食生产,为全省粮食安全作出重大贡献,2020年全市粮食产量93.2亿斤,居全省第3位。“三调”同时发现,10年来,我市耕地面积减少了71.05万亩,主要是调查规则变化和农业结构调整导致。一是调查规则发生变化。“二调”时,对在耕地上种植果树、茶树、林木、药材、草皮、花卉等且耕作层未破坏的土地,按耕地调查,而“三调”根据现状调查非耕地农用地;二是由于农业结构调整,在原耕地上种植特色农产品和林木,有的破坏了耕作层,有的没有破坏。在“三调”工作中,对“二调”时的耕地因农业结构调整为园地、林地等农用地的地块进行了标注,其中24.57万亩标注“即可恢复”属性,即清理后即可直接恢复耕种;69.35万亩标注“工程恢复”属性,即清理后仍需要采取工程措施才能恢复耕种。如果需要,这部分农用地可通过相应措施恢复为耕地。

(二)关于生态用地情况

“三调”结果显示,10年间,全市林草湿及河流湖泊等具有较强生态功能地类净增加55万亩,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保护取得明显成效。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努力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持续深化河(湖)长制、林长制改革。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始终把生态保护修复摆在突出位置,目前全市已完成2.34万亩废弃矿山治理,全市4家矿山纳入全国绿色矿山名录。“三调”同时发现,我市生态建设格局还不够稳定,“二调”以来,全市有71.98万亩耕地流向林草湿及河流湖泊等生态功能较强的地类,同时又有28.33万亩上述地类流向耕地。

(三)关于建设用地情况

“二调”以来,全市建设用地增加36.01万亩。2019年,全市建设用地总量275.22万亩,增幅15.1%,高于全省平均(13.6%)。全市亿元GDP耗费建设用地952.75亩,高于全省平均(808亩),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41%提高到60.82%,增长19.82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13.7%),我市建设用地的增加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用地需求总体相适应。

“三调”同时发现,我市存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程度不高、村庄用地规模大比重高等问题。全市村庄用地规模达168.36万亩,占建设用地总量的61.17%,略低于全省平均水平(62.91%)。

三、下一步工作考虑

(一)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守牢耕地红线

研究制定我市落实粮食安全制,建立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工作实施意见,推深做实“田长制”。以“长牙齿”的硬措施让耕地实至名归,守牢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一是严格落实省规划确定的我市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二是压实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实行党政同责。三是对耕地特别是永久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非粮化”。四是规范完善耕地占补平衡,确保补充耕地数量不减、质量提升,确保可以长期稳定利用的耕地总量不再减少,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推动农业现代化。

(二)坚持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统筹生态建设

一是坚持系统观念。以“三调”成果为基础,合理安排生态建设布局,纳入各级国土空间规划并严格实施。二是尊重自然规律。对“三调”发现的不符合自然地理格局的土地利用方式,逐步进行调整。三是统筹生态建设。通盘安排未来生态退耕、国土绿化等生态建设,科学合理安排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系统修复工程。

(三)坚持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推动高质量发展

一是逐步引导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更加注重挖掘存量,推动城乡建设由规模扩张转向内涵挖潜。二是着力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推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交易,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体系,优化农村土地资源配置。三是科学编制村庄规划,加大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力度,稳妥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挖掘和盘活存量建设用地资源,因地制宜合理安排农村用地结构和布局及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助力实施生态文明和乡村振兴建设。四是提升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发挥“亩均论英雄”改革牵引作用,强化土地使用标准和节约集约用地评价。全面实行开发园区“标准地”制度,开展闲置建设用地、工业低效土地“全域治理”。探索增加混合产业用地供给,强化供后监管。

(四)统筹用好“三调”成果

“三调”成果是制定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规划、重要政策举措的基本依据,是我市自然资源管理的基础数据底盘,是国土空间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的底图。通过“三调”,我们查清了全市国土利用现状。在下步工作中,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用好“三调”成果。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以“三调”成果数据为基础,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科学谋划和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严守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强化节约集约用地,为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基础支撑。

 

我就介绍到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