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直播

小结分析:本期访谈现场提问总数0条,现场已答复数0条,网友参与数0位)

【新闻发布会】滁州市2023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新闻发布会

间:2023年6月21日

宾:陈琪瑶

介:滁州市2023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新闻发布会

文字实录

间隔

手动 自动

刷新正序反序

各位记者朋友们,大家上午好!

欢迎各位前来参加滁州市2023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新闻发布会。首先,我代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向长期以来关心、关注、支持自然资源和规划管理工作,尤其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新闻媒体及社会各界的朋友们,表示衷心感谢!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关乎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一直十分重视,滁州市始终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摆在重要位置,把防范地质灾害作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生命工程”来抓,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了科学、有效应对今年的地质灾害,最大程度减少因灾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今年3月,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组织专业技术单位对各地地质灾害隐患点开展拉网式排查,在此基础上编制了《滁州市2023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报请市政府批准后,已于522日发布实施。这次新闻发布会,就是通过宣传介绍方案内容,进一步增强社会各界对地质灾害防治形势的了解,提高防灾减灾意识,动员全社会共同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下面,我介绍四个方面的情况。

一、2023年地质灾害发生趋势预测

(一)降雨趋势预测。

据气象部门预测,我市2023年汛期(59月)降水量较常年偏少1-2成,北部接近常年,南部偏少,降水阶段性变化特征明显,气候年景总体偏差。入梅接近常年,出梅较常年偏早。梅雨期偏短,梅雨量偏少,梅雨强度偏弱。89月为台风活跃期,将有12个台风影响我市。

(二)地质灾害趋势预测。

根据我市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灾害发育分布特点和近年来地质灾害发生发展规律,结合今年降雨趋势预测,预测2023年地质灾害总体趋势接近常年,灾害类型仍以崩塌、滑坡等突发性地质灾害为主。

二、2023年地质灾害防范重点

(一)重点防范区。

1. 重点防范区域。琅琊山风景区及托管区域、南谯区西部南部山区、全椒县西部山区、来安县北部山区、明光市丘陵山区的切坡建房等。

2. 重点防范地段。在建的高速铁路、高速公路、轨道交通项目沿线两侧1千米或第一斜坡带范围内。

(二)重点防范隐患点。

受强降雨及人类工程活动等因素影响,易诱发的4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分别为全椒县马厂镇铜井村姚村组滑坡、全椒县马厂镇铜井村河南村民组张洼滑坡、全椒县石沛镇黄栗树村桥洼滑坡、凤阳县刘府镇士敏村小独山崩塌地质灾害点。

(三)重点防范期。

全市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为59月,其中67月主要防范梅汛期强降雨引发的地质灾害,89月主要防范台风活跃期强降雨引发的地质灾害;次重点防范期为34月,主要防范短时强降雨引发的地质灾害;10月至次年2月,主要防范因雨雪冻融作用引发的地质灾害。全年应加强防范人类工程活动引发的山体崩塌、滑坡、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

三、地质灾害防治重点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责任落实。

各地、各部门要进一步强化政治担当,及早部署今年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认真组织编制和落实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加快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民参与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新格局。要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落实地方政府地质灾害防治主体责任。各级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要充分发挥组织、协调、指导、监督职能,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共同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应急、水利、住建、交通、教育、文旅、卫健、气象等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按职责分工,进一步建立联防联控的日常联动协调机制,做好相关领域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二)深入排查隐患,实施综合防治。

各地要对照地质灾害重点防范隐患点,组织相关单位制定专项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并在灾害隐患点公布预警预报方式、防灾避险路线、应急避难场所和自救互救方法。要全面开展以搬迁避让为主、搬迁与治理相结合的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工程。对已完成治理的工程,要加强监测评估,确保达到预期的防治效果。

各级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要组织专业技术力量认真开展地质灾害汛前调查、汛期巡查和汛后核查工作,坚持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核查;要紧盯重点时段、重大隐患和重要地区,将人口集中的村组、居民区、学校、风景名胜区、大中型工矿企业和交通、电力、水利等重点基础设施作为巡查排查的重点,全面查明地质灾害隐患动态变化情况;对新发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要按照地质灾害数据库填写要求及时报送相关信息,并纳入群测群防网络,落实责任人和防治措施。

(三)推进网格管理,强化监测预警。

各地要全面实施“区域联防、绩效考核”的地质灾害防治网格化管理体系,落实网格责任人、网格管理员、网格协管员、网管专管员工作职责;要进一步落实群测群防责任,充分发挥专业技术力量支撑作用,健全完善专群结合的监测预警体系。

各级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应与应急、气象、水利等部门联合建立健全预报会商和预警联动机制,及时发布地质灾害预警信息,畅通预警信息发布渠道,确保预警信息及时传递给受威胁群众。

(四)加强应急管理,提升处置能力。

各地、各部门要进一步完善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健全政府统一指挥、部门协调配合的地质灾害应急工作机制,建立和完善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矿山企业)地质灾害信息网络,及时掌握地质灾害信息;要严格执行汛期24小时值班值守和领导带班制度,落实地质灾害速报制度,突发性地质灾害要在1小时内向县级应急管理部门、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报告;要逐个完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应急预案,开展隐患点周边居民、工程施工人员的培训教育和应急演练,将预警预报方式、防灾避险线路、应急避难场所和自救互救措施等细化落实到位,提高各单位协调联动和应急处置水平,提升群众防灾意识和应急求生逃生能力。

(五)加大资金投入,提升保障能力。

各地要根据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需要,安排必要的地质灾害防治预算,专项用于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综合治理、监测预警、避险转移、宣传教育、信息化建设和群测群防等工作;要加强地质灾害防治专家队伍建设,提高防治技术指导水平,提升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监测预警和综合防治能力,为应急救援提供技术支撑;要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中新科技手段运用,坚持群测群防与科技手段并重,积极运用新技术、新方法,加强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监测预警和防治技术研究,全面提高地质灾害防治科技水平。

媒体朋友们,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也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之年,以高水平安全服务高质量发展,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的任务艰巨繁重。抓早抓实抓细地质灾害工作,用责任与行动守护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是关乎发展全局的大事要事。在此希望各级各类新闻媒体继续关心关注我市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为共同做好今年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谢谢大家!

 

(联系人:张阳阳;联系电话:18855011221